观众交流非遗文创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大洋网讯 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广东、广州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记者发现,新技术、新模式、新人群正在越来越深入、广泛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来。随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古老的文化遗产,正在岭南大地绽放着时代新韵。
“种子计划”为非遗培育新生代复合型人才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全省各地策划近500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方位推动非遗融入百姓现代生活。主会场活动发布广东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绿美广东——寻找美丽非遗乡村旅游目的地,举办“笑傲岭南”广东省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咏春拳千人展演、广东省第五届非遗购物节、“遇见·非遗”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同时,举办“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展”,助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6月9日至11日晚,广州白鹅潭畔的广东省非遗馆非遗剧场也将全新启幕,连续举办3场“湾区同心 时代新彩”广东省非遗项目展示演出。
年轻一代的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种子计划”遴选出广彩瓷烧制技艺、广东醒狮、普宁英歌、莞香制作技艺、石湾陶塑技艺等12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联动华南农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10所种子学校,由陈来发、黄欧、翟惠玲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种子学生传授非遗技艺,为非遗培育集传承、创新、发展于一体的新生代复合型人才。
6月1日至10日,“2024年广州非遗开放日”活动举行。活动将全市上百个非遗开放点划分为五大场景类型共举办192场活动,其中博物馆9场、景区78场、商圈11场、社区84场、校园10场,创历年度活动数量之最。活动形式包括展览、体验课、讲座、研学、义诊、展演、比赛、手工制作、在线直播等,覆盖非遗项目80多项,近百位非遗传承人各显绝技,吸引约6万人次市民参与活动。
广州市还组织粤剧、广绣、广州玉雕、广彩4个非遗项目亮相中国非遗馆“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展开跨门类、跨地域的非遗交流。
新传播平台成传统文化“破圈”的流量密码
随着年轻一代走上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消费的前台,新的传播平台、新的表达手法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破圈”的流量密码。
“非遗购精彩”云上集市上,岭南古琴艺术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甯兰清和广州非遗推荐官骆伟瑜忙着推介广州非遗产品。而在广州非遗购物节上,线上开启了9场带货直播,涵盖了广州酒家、包道、何十三双皮奶、西关礼饼、禺山腊味等商家,品质广货“线上见”。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端午。广东各地热火朝天的龙舟训练和赛事引爆了网络,“广东人有自己的F1”“广东人对划龙舟有多重视”等“广东端午龙舟梗”被热心网友们不断热议。广东省文旅厅适时发布了“广东龙舟地图”,集合了包括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20余场龙舟活动,打通线上线下龙舟文旅资源,引来广泛关注。
数说非遗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认定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6项,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21项、省级95项、市级216项,为广州非遗增添熠熠星光。
作为广东省试点城市,2024年5月,广州市公布了首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名单,并在西关永庆坊、沙湾古镇、北京路、广州塔等景区设立非遗聚集区、非遗橱窗、非遗商店等,让非遗与文旅深度融合,双向赋能。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